原标题:
□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李相瑞杨青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的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自此,家庭农场成为一个热词。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获悉,目前我省注册家庭农场已达15538家,耕种总面积达到287万亩。我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如何?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在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进行了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
土地靠租赁产品靠自销
本次调查的家庭农场是指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统称。据调查,家庭农场经营内容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在全部被调查的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186户,占63.1%;从事养殖业的有54户,占18.3%;从事种养结合的有29户,占9.8%;从事种植兼休闲的有17户,占5.8%;从事种养兼休闲的有9户,占3.1%。
土地流转以租赁为主。在全部被调查的家庭农场中,户均土地流转价格为717元/亩,土地流转方式中90.8%是租赁,2.4%是入股,其他流转方式是6.8%。在全部被调查的家庭农场中,自筹资金的比例达69.8%,银行贷款的比例为21.2%,财政支农资金的比例为13.0%,民间借款的比例为9.35%。
产品销售以自销为主。在全部被调查的家庭农场中,自销的比例达85.8%,委托企业销售的比例为12.2%,网络销售的比例为5.1%,其他销售的比例为6.1%。
发展资金紧缺产品认证率低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但是,在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资金紧缺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季节性投入资金大,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还要缴纳大额的承租费,雇用劳力,发放工资。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少,加上农田不能抵押,缺乏有效的担保,存在银行融资困难的问题。
专业信息服务基本空白。随着农地加速流转,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推广、农机服务、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
自主品牌比例和产品认证率都比较低。调查结果显示,70.5%的被调查户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69.5%的被调查户的产品没有通过认证。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自主品牌和产品认证可能带来的生产效率与价值提升作用不够重视。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
如何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给出如下建议:给予政策扶持,同时接受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农村融资难、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完善服务体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职业化,切实解决“谁来务农”的现实难题和“怎样务农”的深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