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夏菇种植大户——李保仓

三农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4年10月14日 07:4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记者李海旭

  “要是按一袋香菇8到10元的纯利润来算,估计今年我这100万袋香菇能赚800万到1000万元。”当问及今年香菇收入怎么样时,在西峡县重阳镇云台村的香菇大棚里,种植户李保仓指着大棚里一排排香菇这样对记者说。

  今年是李保仓种植香菇的第5个年头了。1998年,像其他村民一样,李保仓也在自家地里种植香菇,但是规模很小,只有两三千袋,仅够养家糊口。当他看到电视上许多农民靠种植赚钱的报道,心想自己为什么不能靠种香菇赚钱呢?说干就干,李保仓在研究市场时,发现在西峡很少人种植夏菇,而夏菇出菇期在每年的6~10月份,正值炎热夏季,是各种食用菌种植的淡季,鲜夏菇的供应常常出现断档。因而当地的许多香菇加工企业,都因缺乏原材料而不得不在夏季停产。鲜夏菇的价格比旺季时的冬菇价格高3~5倍,所以,种植夏菇很有发展潜力。

  但是,李保仓原来种的都是冬菇,对于夏菇种植技术一无所知。恰逢镇政府大力鼓励村民种植反季节香菇,并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到陕西、福建、湖北等地考察学习。李保仓搭上了政府的这趟“顺风车”,学会夏菇种植技术,开展了林下夏菇种植模式。

  2009年冬天,他开始着手筹备夏菇种植。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夏季温度高,很多菇袋都烂掉了,第一年李保仓就亏了十五六万元。这个数字也许对于有些人不算太大,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就难以承受了,再加上第一年香菇大棚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次性投资很大,又有贷款压力,他一度有了放弃的念头。镇政府得知情况后,帮他协调了15万元贷款,发展了20万袋夏菇。“要不是镇上帮我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我都没办法再干下去了。”李保仓回忆说。

  在汲取了第一年失败的教训后,李保仓用心钻研香菇种植和管理技术,在第二年基本上就实现了收支持平,并有微利,他的夏菇种植开始步入了快车道。第三年,他和本村的5家村民,租了村边一片闲置的200亩杨树林,开始了联合种植,集中管理。在茂密的杨树林里,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排列在地上,平均每亩能种植1万袋。在现有的150万袋香菇中,李保仓拥有100万袋,其他几家共有50万袋。在每年的香菇销售季节,李保仓负责集中收购,再把香菇卖出去,在销路上为其他种植户解除了后顾之忧。“原来那个20吨的保鲜库已经不够用了,今年,我打算再建一个保鲜库。”李保仓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李保仓靠着勤劳和智慧,走上了致富路,也成为重阳镇种植香菇的示范专业户。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