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大米是绿色的,河蟹是野生的,推广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正在成为四平市梨树灌区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增加稻农收入的新举措。图为四平市梨树灌区稻田养蟹实验田。
李伟摄
赵强 王建军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吉林省四平市,致力于打造“绿色食品强市”,从源头抓起——创建食品产地良好生态环境;由关口发力——作物生长过程及水、肥、土诸条件实行无公害控制;于节点严管——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及储运环节细查重罚,努力形成完整的“绿色食品链条”。
目前,四平市共有绿色食品企业13户,共开发绿色食品28种。在13家绿色食品企业中,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6户和市级龙头企业3户,龙头企业占绿色食品企业总户数的84.6%。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种类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3大类别,包括粮油、畜禽蛋奶、酒类等。
源头监管防污染
打造“绿色食品强市”,前提是保障食品安全。围绕食品安全主题,四平市首先抓住食品安全源头,从源头上下功夫。
强化对产地“源头”监管。加强“放心菜”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和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强对农产品抽检工作力度,杜绝农药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检查力度,把好生猪屠宰和检疫关。加强对种植、养殖业和食品生产企业的执法和监管,严抓食品生产环节的卫生质量,严格检查食品来源记录、检疫检验记录、产品流向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保证免疫密度达到100%。加强动物畜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保证流通环节安全,保证动物及其产品安全,保证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面开展生猪、肉牛人工授精技术,保证“梨树白猪”、“梨树肉牛”品种质量。全县已建成145个黄牛改良点,28个省级生猪人工授精供精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明显加强。从养殖源头抓起,狠抓饲料、兽药及添加剂等投入品质量监管,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进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上半年,申报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企业达到8个。全力推进畜牧业“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管理信息化”。
严把流通入市关
通过强化对加工企业的监管,全面实施对“三品”企业年检制度,对所有认证的产品进行抽检,每个生产企业都配备了产品质量内检员,建立严格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定期培训,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协同质检部门定期到加工企业进行检查,严把加工环节的产品质量关。
强化对市场监管,严把食品流通领域入市关。在重大节日节点,组织食安、公安、农林、畜牧等部门在省市交界各检查站入口开展联合执法,对外来车辆进行全天候监控和执法检测,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各环节监管,增加检查频次,保障食品安全。构建食品快速检测体系。以食品快速检测中心为中心,在全区各商超、市场、食品加工、销售场所设立23个快速检测室,建立快速抽检工作机制,形成三级食品快检体系。开展创建“食品监管示范街”活动。以商业繁华街、校园和市场周边街路为重点,以点带面,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制度鼓励确保品牌质量
为保障食品安全,四平还建立“市长质量奖”制度,对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区)称号的地区,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国家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被依法认定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的单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得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吉林省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省依法认定的著名商标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获得吉林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四平市还将质量奖励、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逐年提高。
四平坚持走特色农区工业化道路,努力把绿色食品工业打造成千亿级大产业。目前,四平市已有7户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3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名牌产品,吉春药业鹿茸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