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中原粮仓的产业集结号

三农 农民日报 2014年09月22日 09:1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永城市马牧镇绿色生态采摘园里,果农在察看新挂果的“冰糖酥梨”。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丽颖 何烨

  河南永城,豫东门户,四省交界,北靠芒砀山,沱河斜穿全境,历史上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隐王陈胜埋骨之地。

  如今的永城市,以“中国面粉之城”而闻名。河南省被誉为“中原粮仓”,而永城已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粮食总产达到23.9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产粮大县,“产粮却不卖粮”是永城的一大特色。永城通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吹响中原粮仓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集结号,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粮食精深加工引领“白色经济”

  永城有“黑白经济”的说法,“白”指的是面粉加工。河南人爱吃面食,而永城把小麦加工做出了千变万化:挂面、手擀面、阳春面、龙须面;精粉、富强粉、高筋粉;馒头专用粉、饺子专用粉——只要你能想到的小麦的吃法,永城人就有几种加工的方法,这为永城赢得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面粉城”的称号。

  拥有面粉加工企业147家,年设计加工能力达40亿公斤。而这147家面粉企业被整合为五家大型面粉集团,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永城面粉食品产业集群。

  2013年永城市面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而华星面粉集团一家就实现了产值33亿元。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河南华星粉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代亚伟告诉记者,1999年华星以一个年加工120吨小麦加工厂起家,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在华星拥有10万亩流转良田,以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与农民签订单,并以市场价上浮3%~5%对小麦进行收购。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永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把家庭经营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有效衔接起来,使得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依靠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也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和农民持续增收。

  华星公司以自己的科研团队保障种子的培育、种植过程的管理,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有3万亩良田基地对红薯、大豆、小麦等新品种进行培育试验,确保良种的推广,同时今年拿出2万亩良田作为富硒小麦种植基地,通过产前的拌种、产中的根系喷洒这一简单安全的方式种植出附加值更高、市场更受欢迎的富硒小麦。华星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13万吨的仓储系统、700吨小麦的日加工能力,并向食品加工的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物流和直销中心,一条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2012,永城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使得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创新提升阶段,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代亚伟告诉记者,农业企业发展,无非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永城市农业企业发展的环境非常好,政策犹如及时雨,为农业企业成长助力加油。“今年小麦收购期间,农发行、信用社一下子就给了我们9000万元的贷款,我们能够即时结清粮款,这对企业的良性运营很有利。”

  近年来,为推动“白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永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永城面粉食品产业的意见》和《关于鼓励、支持面粉食品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对发展“白色经济”制定完善了一套优惠政策,在企业用地、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永城由“白色经济”延伸出更多附加值的产业链,一条是由面粉向食品加工业的延伸,一条是由面粉向饲料加工的延伸,有力拉动了养殖业、运输业、塑编业、印刷业、服务业的发展。而产业链每延伸一步,农产品销售的附加值就更高,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态观光重塑现代农业功能

  永城“黑色经济”是煤炭工业。煤炭工业是向地下要资源,长期大量开采煤矿,使得永城市出现了大片沉陷区。如何恢复沉陷区土地生产能力,如何安置失地农民,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在永城市侯岭乡寰金湖薰衣草庄园内,骄阳似火也挡不住游人赏花的热情。这片占地700亩的花海,有27个薰衣草品种,全部利用的就是沉陷区的复耕田。

  侯岭乡乡长郭永艾告诉记者,复耕土地的地力种粮食并不占优势,因此政府以每亩1000斤小麦的当年市场价格进行流转,把土地集约利用,更好发挥现代农业的生态观光功能。

  去年春夏之交播下的薰衣草种子,今年已经有半人多高。目前免费向游人开放,成为了近县远郊的休闲场所。由于薰衣草花期长、观赏价值高,郭永艾计划将这片薰衣草庄园建成婚纱摄影、婚庆基地和旅游度假的新线路,既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实现环境友好、生态发展。目前这个薰衣草庄园也是永城市重点打造的都市农业示范园。而沉陷区的失地农民,将统一就地就近安置在新建社区中,以成本价格购买社区楼房。

  休闲观光是近年来生态农业功能拓展的有效尝试,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和发挥观光农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永城市的城厢乡,18个行政村都位于沉陷区,在土地复耕后,实现了土地成片规划管理。村民集中居住区,对房屋统一新建,政府投入1000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而对于生产建设用地,由于要填平沉陷区而形成了一些人工水塘,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就势发展水产养殖。

  天成集团旗下包括了牧业、种植、饲料加工等多家企业。集团流转了2.1万亩农田,而最具特色的就是集垂钓、采摘等都市农业休闲功能的生态园。集团负责人刘杰告诉记者,从建筑行业起家,到3年前转行做农业,看中的是现代农业的前景。目前生态园中有员工360人,长期雇工有165人,月薪为2500~3000元,带动了周边农村留守人员的再就业。

  生态农业是永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的重要板块之一。永城市委宣传部部长毕江远介绍,生态农业突出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充分利用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时空景观,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侯岭乡谢酒店村,农民张金光指着自家大棚里的丝瓜自豪地说:“全永城市场上带花的丝瓜都是我家种的,带花的比不带花的贵好几毛钱。”张金光曾经是做建筑生意的,但他觉得建筑生意总是要向别人讨债,去年他开始做农业,流转了800亩地,先期投资500万建了31个蔬菜大棚,一个棚就占地5亩,剩下的做大田种玉米。

  张金光自费去山东寿光学习蔬菜的种植和管理,3个月后,他把寿光的种子带回永城,并聘请了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指导。今年,他的31个大棚已经产出4万斤菜,一个棚一年盈利7万元。每个棚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15号棚的管理员郝凤玲,家就在附近的张菜元村,在这里打工,每月基本工资是1800元,采摘蔬菜是0.1元一斤,她每月可以得到近2500元的收入,对于很多农村留守妇女来说,离家近、有钱赚,活不累,是她们理想的“好工作”了。

  种植大户的致富带动作用不言而喻,而农民自发自愿成立的合作社,则让更多的人尝到了经营农业的收益。

  在大王集镇石营村,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院里安安静静,理事长刘慎勇告诉记者,社员们都去抗旱了。保丰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5月,成员出资80万元。而目前成员出资已经达到了680万元,流转土地5390多亩。328户社员,按200元一股入社,土地被折算成900元,合一亩土地为4.5股。年底进行分红。

  刘慎勇介绍,合作社的日常管理不到10人,经营上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加工包装和统一品牌销售。不仅把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在每亩比过去少投入200元,却多打了100多斤小麦。合作社自有的4台联合收割机、4台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和一台运粮车就完成了近6000亩的种植工作,目前一季产小麦2500吨,还不足以弥补成本,而秋季杂粮的加工销售收益更大,保丰合作社有自己的杂粮品牌“粮甜”,在苏、鲁、豫、皖等大中城市均有销售。

  永城市围绕粮食、畜牧、瓜菜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建设都市生态农业、粮食高产、现代畜牧、蔬果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五大示范区,扶持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先行者、排头兵,在中原地区“四化同步”中自成一格。

  产业化是农村改革自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的又一次飞跃,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而现在,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永城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集群,正跨越式地实现生产资料的整合,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无论是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都将在市场竞争中抱团作战,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