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山东:农民点菜买单合作社掌勺炒菜

三农 农民日报 2014年09月22日 08:5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记者 杨志华 通讯员 许士涛 董玉龙

  “我家开了个超市,地里的活没时间干。28亩地都交给合作社,还签了个协议,从种到收到卖20多项全部由我出钱、合作社统一管,卖了粮食扣除成本,一年纯赚5万多块,一亩地1800多。省时又省力,还不耽误超市挣钱,杨大叔,你也‘全托’了算了!”

  “俺家又没超市,你大叔我身子板还硬朗,地里能干的活就自个儿干,干不了的才交给合作社,我只能‘半托’了,等我动弹不了再‘全托’吧!”

  秋日的鲁西北大地,天高气爽,绿意葱茏。在夏津县郑保屯镇郑保屯村万亩玉米地田头,40岁出头回村办事的黄心良跟正在浇地的同村60岁老人杨召俊开玩笑。

  郑保屯村支书黄亮存告诉记者,所谓全托,就是农户把土地耕种收售的全部过程委托给合作社办,老百姓又形象地叫“包桌式全托”,就像饭馆吃饭,一桌饭定个价全由饭馆负责。所谓半托,就是农户选择部分种地环节委托给合作社打理,剩下的自己管,又叫“点菜式半托”,吃啥菜自己点,饭馆照单下菜。

  从租断到托管从半托到全托郑保屯全村有1300多户、5000多口人,1万多亩耕地。新时期,郑保屯村也和全国大部分农村一样面临着两难的问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现象严重,种地的基本为妇女和老人,种不了、种不好的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大型机械化用不上、优良品种难推广、病虫害防治难统治等一系列矛盾显现。

  2012年初,黄亮存领着村里人学习外地的经验,成立了粮丰恒兴粮食种植合作社。刚开始时,他们按照当时外地土地流转的做法,把土地从农民手里租过来由合作社统一种,每亩地付给农民租金。但在推行过程中问题就出现了,对农民来说,真要把地“拿”出去,一租数年数十年,农民心里又不踏实,特别是家里有人手的,全租给合作社自己又没事干。对于合作社来说,当地每亩地每年流转价格为1000元,全村1万亩地每年租金就得1000万元,合作社哪里有这个钱?再者,村里的地都是基本粮田,只能种粮,种粮的效益有限,一亩地纯收入也就1500元左右。如果碰上个旱灾涝情的,赔了咋办?

  受幼儿园入托方式的启发,黄亮存觉得可以试试“土地托管”的形式。孩子入了托,孩子还是自己的,幼儿园帮你看,你交入托费就行了。孩子入托有半托和全托,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决定。土地入了托,地还是自己的,合作社帮你打理,你该交什么费就交什么费就行了。土地托管也可以全托或半托,农户根据自家的情况选择。这样,合作社也无需支付大额的流转费用,遇到个天灾人祸什么的,风险由合作社和农户一起分担。

  黄亮存和几个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一合计,就搞土地托管。谁愿意全托就全托,谁愿意半托就半托。像杨召俊老人一样,部分家里有人手的农民选择了点菜式的半托方式,也有部分农民抱着等等看的观望态度选择了半托方式。另有一部分农民像黄心良一样,家里的地无人耕种,就选择了全托。

  “有形的手”加“无形的手”土地托管推着走

  在推行土地“入托”上,郑保屯村实行的是先“行政”后“市场”,即先由村两委班子组建的粮丰恒兴粮食种植专业联合社搞免费服务,然后逐步推向市场化。

  之所以这样,黄亮存是这么看的:“土地入托是个新生事物,让群众认可,就要让群众看到实惠。见到收益,再推行市场化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担任粮丰恒兴粮食种植专业联合社社长的黄亮存说,村两委的干部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义务为群众搞服务。除了农民需要支付费用给合作社里的服务人员或者合作社帮忙联系的劳动力之外,作为合作社来讲,暂时不会收取服务费用。

  每年发放种子、农药,几个村干部都要放下自己的活,奔波10多天送到农户家。“怕群众错过领种子、农药,我都骑着电动车,拿着这个喇叭沿着村喊。”黄亮存从村部的角落里拿出一只小贩用的喇叭说。

  镇党委书记刘永强告诉记者,镇党委政府也对该村土地托管进行把关指导,引导其规范发展,一方面及时通报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合作社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道路、桥梁、沟渠等基础设施,使其实现良好的规模效益,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

  政府“有形的手”加上市场“无形的手”,推动了郑保屯村土地托管大步前行。2012年,全村4000多亩土地“入托”;2013年,全村1万多亩土地全部“入托”,其中全托占了十分之一左右。土地入了托各方受益多

  土地“入了托”后,农民受益多。村民姜桂齐是农电工,平时没时间打理责任田,这次他把4亩地“全托”入社。“入托”后,按亩算,化肥便宜15元,耕地节省20元,农药节省25元,收割节省5元……算下来,每亩地比自己种少投入200元。同时,由于合作社与县里的发达面粉集团签订了合同,麦子卖价比市场价每公斤多8分钱,一亩地还可多收90多元。“现在不用自己操心,每亩地干落1800多块钱。如果算上省下的工夫干农电工挣的钱,收益更大了。”姜桂齐说。

  黄亮存算了一笔账:“一少一多,每亩多收入290元左右,全村一万多亩地就增收290多万元。”

  土地入了托,合作社收益增多。按规定,合作社可以提取利润的1%~3%作为公益金或公积金,这样合作社的积累增加,服务农民的实力和能力也会与之俱增。

  土地入了托,村级组织影响力增强。黄亮存说,现在通过组织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村级组织为农民解决了问题,办了实事儿,自身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增强了。

  土地入了托,项目支持多。通过土地托管,村里土地规模扩大,争取到万亩高产创建项目支持,争取上级资金,修建了360米的沙石路,打了25眼机井,安装了4台变压器。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