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初秋时节,辽北大地到处一片醉人的丰收景象。日前,当记者走进开原市上肥镇挠贝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只见10万枚菌棒似10万精兵整齐排列,一朵朵黑乎乎、厚墩墩、肉嘟嘟的黑木耳长势十分喜人。
“现在每天可采摘将近750公斤黑木耳,自然风干后能得干品50公斤左右,目前库存干品就有5000多公斤。我们的木耳利用微喷浇水长大,采摘后直接在阳光下晾晒,自然风干成干品,不喷东西不熏蒸,口感鲜嫩有嚼头,是真正的绿色纯天然。”技术员刘忠涛说,“下一步我们准备先注册商标,包装好后再销往大城市。”
提起种植黑木耳,发起人李春雨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今年正月,当人们还沉浸在过节的喜悦气氛之中时,挠贝村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李春雨、李刚、王岩、刘忠涛、袁家国5户志同道合的农民,围坐在李春雨家的圆桌前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成立合作社,利用当地资源种植黑木耳,抱团致富,为乡亲奔向致富路领跑。
“我家在上海有亲戚,每年我都会抽空去串几次门,他们非常爱吃木耳,每次我都要到附近的清原县买一些送去。后来,我在上海跑了几家市场一打听,发现木耳价格高、销路好,利润大得惊人。而且木耳是干品,好保存,还有一定的增值空间。”李春雨回忆,“今年刚过完年我就琢磨种木耳的事,便找来李刚、王岩、刘忠涛、袁家国4人。大伙一商量,很快就达成了一起种植黑木耳的协议。”
决定通过后,5人开始分工——上网查询资料,到周边木耳之乡考察,参加沈阳展销会。经过缜密考证,他们于今年2月末注册成立了开原市首家菌业专业合作社佳和盟菌业专业合作社。李春雨说,当时大家四处筹集资金,第一次投资30万元,流转土地10亩、购买菌棒10万棒。“可别小看我们这5人,有4个党员,觉悟高着呢!大家肯吃苦,个个多才多艺。选地、盖大棚、做床、安装微喷设备、建彩钢房样样自己动手,菌棒下地1个月木耳就钻了出来,4个月大家就基本掌握了关键技术。”
正在采摘木耳的陈忠梅说:“这些年来我们留守在家,一到农闲时就没了来钱道。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村里有20多个姐妹在这里打工。明年我打算让丈夫也回来,加入合作社和大家一起种木耳。”
李春雨还给地处青龙山脚下、挠贝河畔的挠贝村总结出了三大发展黑木耳产业的优势:资源环境好,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有沈平公路;地势两山夹一沟,昼夜温差较大,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木耳生长;挠贝村柞蚕场广布,木耳生长的营养源丰富。“每年放养柞蚕后都要倒山场,蚕农常把柞柴砍掉扔到山下任其腐烂,我们把这些柞柴粉碎做成天然菌棒,还变废为宝了。”李春雨说。
李春雨告诉记者,合作社现正兴建4000平方米的厂房,建成后年可生产菌棒50万棒,种植基地扩大到30亩。李春雨说,“明年我们准备再上几个品种,建设5栋吊袋大棚,开始实行立体种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用不了几年,挠贝村一定会成为远近闻名的木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