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甘肃张家川:畜牧业迈向转型跨越

三农 天水日报 2014年09月10日 10:1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今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立足发展实际,明确了建设陇东南畜牧大县和争创国家特色肉牛产业大县的目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规模养殖,畜牧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养殖―活畜交易―屠宰加工―基础繁育”的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120.52万头(匹、只),同比增长6.5%,肉类总产量9779吨,同比增长9.51%。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4个,新增养殖户355户,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发展畜牧龙头企业4家,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21个;建成以皮毛、活畜交易为主的专业交易市场6处,各类畜禽及其产品交易组织和经纪人1300多人,规模养殖户13969户,畜牧产业链条得到了延伸。

  现代示范区夯实发展根基

  近日,记者走进大阳乡闫庄村闫根虎的嘉兴专业养殖场,一排排的牛舍建设一新、整齐划一。“养殖场现有肉牛存栏108头,每头牛按活牛行情一万三四来算,除去所有投资成本,每头牛纯利润2000元左右,年纯利润在20万元以上。”这是张家川县建设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区,大力发展畜牧养殖致富的一个缩影。

  张家川县坚持把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作为提升畜牧业整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培育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示范、整体推进的总体部署,采取领导包乡包片,技术人员包村包点的办法,建设完成市级畜牧业科学发展示范点4个和县级畜牧业科学发展示范点6个。

  为加快现代畜牧养殖发展步伐,积极引导农户走现代产业化畜牧养殖的发展路子,张家川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现代技术、构建畜牧全产业链等方面给予养殖户大力支持。

  “县上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现代畜牧养殖业,畜牧业养殖模式已由过去千家万户粗放式散养向规模养殖小区精准化饲养管理推进。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重要标志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或小区,如今已遍布张家川大地,发展到123个,有10个养殖场获得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张家川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学礼说。

  活畜交易市场激发活力

  一群群上市交易的牛羊膘肥体壮,贩畜的外地客商、准备卖畜的养殖户、前来打听市场行情的村民使得活畜交易市场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每个逢集日早上七点就有养殖户、外地商贩汇集这里交易,每天正常的交易量在1200头左右。”县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管所所长毛小强说,每个交易日,县畜牧局都会组织卫生监督所检疫员对每个牲畜进行耳标佩戴登记和严格的检疫,严把牲畜入场检查关,确保交易的健康有序。

  2013年3月投资建成的活畜交易市场,基础设施按四个区建设,包括生活管理区、牲畜交易区、隔离寄养区、污物处理区。王学礼告诉记者,市场的建成使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一个宽敞、卫生的交易场所,方便了活畜交易,加快了流通的同时,也规范了交易秩序,将带动全县养殖场、贩运户、屠宰户的大发展,进一步激发畜牧产业的发展活力。

  定点屠宰场编织安全网

  食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牛羊等牲畜的屠宰、肉食品的检疫、肉产品的上市及销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张家川县联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建成使用,有效消除了市民对清真肉食品的担忧。

  2007年成立的联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是张家川县惟一的经省商务厅认证的清真牛羊定点屠宰企业和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公司生产、销售清真牛羊肉达700吨,年销售收入逾3500万元。“过去散户屠宰主要采取‘地打滚’式的屠宰方式,加工场所简陋,卫生标准低,产品质量差,不适应市场准入的要求。”公司董事长王祥瑞告诉记者,公司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整个生产线实行全自动化作业,并严把屠宰关,对进厂的牛羊进行查证验物,没有产地检疫证及耳标的牛羊不许入厂屠宰,没有加盖检疫印章的肉品不准出厂。宰前检疫的动物必须经“阿訇”确认后方可进行屠宰。屠宰分牛、羊、鸡三条操作线,肉食品加盖合格验讫印章后实行低温控制和真空包装。主要肉产品销往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同时也销往国外伊斯兰国家。

  定点屠宰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牛羊定点屠宰管理,保证清真牛羊肉品质量,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和广大消费者食肉安全,让广大市民吃上了“放心肉”。

  基础示范区打造国家肉牛示范县

  今年,张家川县以东部马鹿等6乡镇25个林缘山区村为重点,启动建设东部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

  马鹿乡龙口村毗邻关山牧场,春夏秋三季丰富的饲草资源和悠久的畜牧养殖历史优势很适合发展牛羊养殖业。今年在该县扶贫政策的资助下,龙口村成立了产业发展扶贫互助协会,村支书杜从祥担任理事会理事长。杜从祥一家5口人,饲养着10头牛和14匹马。他说,牛羊养殖业是龙口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现在1442人,760头牛,平均两人一头牛。在扶贫互助协会的带动下,今年年底牛存栏量达到900头没有问题,明年有望实现人均一头牛,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是当地群众的共识。

  今年,张家川县整合扶贫互助资金、畜牧项目资金、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等投资,全面落实“三免两补一贴一基金”基础母牛繁育扶持政策,通过免费服务、直接补助等形式,鼓励广大养殖户开展肉牛良种繁育基础工作。重点围绕夯实人工种草基础、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改善农户良种繁育条件、建设现代畜牧业肉牛繁育体系、不断扩充能繁母牛数量、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步伐、加强肉牛繁育生产技术等七大工作,稳步打造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

  张家川县将利用三年的时间,不断加强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建设,夯实肉牛产业基础,扩充能繁母牛种群,打响“张家川红花牛”国家级地标品牌,把张家川打造成国家级肉牛产业科技示范县。到2016年全县肉牛存栏达到19.2万头,基础母牛存栏达到10万头,年繁活以“张家川红花牛”为主的良种肉牛6万头。25个基础母牛繁育示范村户均饲养基础母牛5头,年产良种犊牛3头,逐步实现由“两人一头牛”发展为“一人一头牛”,再上升到“一人两头牛”的目标。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