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统筹全国经济形势而提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决策,是历史赋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十一五”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郊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了扎实起步,深入推进,过去的五年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最快、农民得实惠最多,农村面貌改变最大的五年。随着农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深化,生产功能得到了大力的开发,设施农业规模从14.5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8万亩,产值达到33.9亿元,增长了82%。五年来,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示范等多种功能日益彰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因此,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具体说,就是让农民“走上平整的水泥路,吃上放心水,用上洁净厕所,用上新能源,学生上学有补贴,就医有保障,购物有连锁店,健身文化有场所,垃圾有处理,污水有处排,”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如今走进北京的郊区,农家庭院变“靓”了,村里基本实现卫生保洁制度健全,环境整洁、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无乱堆乱放,无私搭乱建、违章建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变“样”了,“四网合一”工程完成后,有线电视、宽带上网进村入户,农民观念变“新”了,16个村建立了村级图书馆,共有图书3万余册供村民们学习知识,并配备了电影流动车随时为群众播放数字电影,安装数字电影厅17处,增加群众文化活动。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破除。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6元,这五年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收入结构发生可喜变化,今年1至9月份,农民人均的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7%,增速超过了去年。
“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告别“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我相信北京市委市政府会更加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农村实力增强,全力促进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责编:李艳菲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