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韩长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求解"三农"

 

CCTV.com  2011年01月19日 11:0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图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亮点之一。“‘米袋子’更满了,‘菜篮子’更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勾勒了五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韩长赋认为,农业农村经济五年发展历程,简单讲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极不寻常、历史少有;而未来的五年,机遇难得,挑战诸多。他强调,要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挑战极不寻常成就历史少有

  韩长赋用了四个“最”来评价“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支农力度最大、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四”最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极不寻常、历史少有。

  为什么说极不寻常?他分析说,这五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偏重发生、频繁发生、异常发生,国际农产品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和不断扩散蔓延,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空前挑战。

  为什么说历史少有?他分析说,这五年,不仅没有出现历史上大灾之后大减产的现象,而且连年增粮增收,形势之好历史少有。

  韩长赋强调,我国之所以能沉着应对诸如汶川特大地震、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粮价飞涨等天灾人祸,就是因为农业连年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从多个方面列举了“三农”发展成就:

  ——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水平。

  ——“菜篮子”产品:生产快速增长,供应充足,品种丰富。无论超市还是农贸市场,一年四季,各种产品琳琅满目,花色品种是全世界最丰富的。这五年,肉蛋奶、水产品,还有蔬菜、茶叶、水果等,总体上产量都是稳步增加的。

  ——农民收入:前四年年均实际增长8.3%,今年有望继续较快增长,预计超过前四年平均,增收金额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同时,农村二三产业稳定发展,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连增来之不易多种因素推动

  今年全国粮食生产再创佳绩:连续第7年实现增产。韩长赋充分肯定:粮食“七连增”,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历史上从未有过。

  “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是在严峻的自然灾害、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取得的,是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价格拉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的结果。”他评价说。

  这五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成效非常明显:

  ——“减法”、“加法”、“乘法”一起做,调动了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建立补贴制度,实行四补贴”,资金达到1345亿元。从2004年开始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不断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2008年以来,又出台了重点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多次启动玉米、稻谷、大豆等粮食作物临时收储。

  ——不断加强对主产区的支持,充分发挥主产区作用。国家不仅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普惠”政策优先考虑主产区,而且制定了支持主产区的“特惠”政策,安排专项投资用于产粮大县相关重大项目建设,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

  ——在农业抗灾减灾和粮食生产的紧要关头,中央还及时出台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保证了抗灾夺丰收。例如,今年针对突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及时出台小麦弱苗施肥等补助政策,又对64个产粮大县实施重点奖励,新增财政补助资金超过100亿元。

  他强调,在近年来的粮食生产中,强化科技支撑是一大亮点,及时科学防灾减灾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另外,通过组织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等重大工程,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狠抓措施落实,等等,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增收渠道多务工收入增长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谈到农民问题,韩长赋非常关心农民的收入。他认为,让农民多增收、快致富是一个重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前四年年均实际增长8.3%,今年有望继续较快增长,预计超过前四年平均。他总结了农民收入的四大块: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务性收入,目前分别占49%、40%、7.7%、3.2%。

  “这五年,从收入来源上看是基本面不断巩固,增长面不断提高,扶持面不断加强。”韩长赋分析说,基本面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等农产品生产连年丰收,支撑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增长面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数量扩大,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十一五”期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总量年均增长500万人以上。随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财产性收入也在不断增长。扶持面上,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民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其中“四补贴”总额由2006年的30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45亿元。另外,农村养老、低保等新农合,增加了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

  韩长赋认为,目前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还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拉大。“农业部门始终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目标,一手抓保障供给,一手抓增加收入,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今年,我们提出了‘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的目标任务,围绕这个目标,既巩固农业内部增收基础,又拓宽农业外部增收渠道;既向市场要收入,又从政策上想办法。今年农民收入有望继续较快增长。”韩长赋说。

  科技支撑为根本科学防灾是关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韩长赋用两个“52%”进一步说明:“今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2%,比‘十一五’末期提高近5个百分点。两个52%,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新阶段,标志着科技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他说,今年粮食实现抗灾夺丰收,科学抗灾、科技增产是最大的亮点,良种良法、防灾减灾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长赋给记者讲了他10月份在定州调研时遇到的一件事情。那时他到河北看秋收秋播,定州一位叫黄志祥的农民告诉他,去年种玉米的时候,技术员告诉他,土地深松后庄稼会增产很多,老黄就想深松一下,可是他老伴怕花钱不同意。后来,黄志祥坚持深松了自家的地,秋收时他家玉米增产很多。村里好多人都看到他增产了,也打算深松翻地。

  韩长赋总结说:“农民现在种田也很讲究科学,不能用老眼光看农民,把农民看成是不讲科学的代名词。”

  他对这些年的气候变化深有感触: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百年一遇的旱灾,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超强台风,特大洪涝、地震,这些我们都经历了。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各级农业部门创新防灾减灾工作思路,提高科技救灾水平,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千方百计减轻灾害影响。“从经验上讲,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主动避灾、有效防灾、积极救灾,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抓质量标本兼治保消费安全可靠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是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一个最基本要求,也是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重要责任。

  韩长赋分析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国人已经过了吃饱、到了吃好的阶段,所以人们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努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都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目前已占上市农产品30%多。客观讲,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可靠的。

  韩长赋介绍说,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直抓得很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执法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大规模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化创建活动,创建了一大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水产品健康养殖场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二五”任重道远头等大事要保供给

  “饭菜天天要吃,解决农产品供给不可能一劳永逸,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他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十二五’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

  他说,“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二五”工作的重点是:“米袋子”要做强主产区,优化品种结构;“油瓶子”要“多油并举”,稳定自给率;“菜篮子”还要丰富品种,提高品质。

  针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将如何发展的问题,韩长赋提出,要把握一个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此,要突出一条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围绕两个目标——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三个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四化”——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五方面支撑——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

责编:张恪忞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