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海洋渔业资源衰减 渔家乐或成新出路

三农 央广网 2015年04月27日 14: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广大的渔民们来说,大海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但是近年来,东海、黄海、渤海“无鱼可捕”的消息不绝于耳。不出海的渔民究竟路在何方?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认为:

  徐春晖:威海老渔民谷大叔跟我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渤海的渔业资源还相当丰富,出一趟海,大对虾、大带鱼、大黄花鱼都是满载而归,这些丰富的渔业资源不仅支撑着沿海渔民的生活,也丰富着南北各地居民的餐桌。但是,近年来,大海里真是没东西了,渔民们出一趟海,几乎捕捞的都是小鱼小虾,曾引以为骄傲的野生大对虾不多见了。谷大叔说,现在有时侯凭着运气捕上来一、两条大带鱼,在市场上一亮相马上就成为抢手货,野生的大带鱼也曾创下300一斤的高价位。

  有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捕捞总产量就进入了“零增长”,并在保持稳定中略有下降,渔业资源的总体数量水平已经降得很低,尽管近年来各地都实行了增殖放流活动,但捕捞生产仍然难以为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近海资源如此匮乏?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水域污染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是三大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总体匮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渔民离开大海,出路在哪里?对于“靠海吃海”的渔民来说,最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渔业资源骤减等因素影响,人数越来越少,部分渔民悄悄选择“上岸”,但仍有一些渔民坚守在渔船上,政府的惠渔资金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 “最后一棵救命稻草”。上岸,是否能“喂饱自己”?坚守,到底又能守多久?而上岸后的渔民,由于自身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等主观因素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加大、政府政策措施引导不力等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失海渔民面临着再就业难、收入降低等困难。

  但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减,渔民们也开始寻求新的生活方式,从打渔转向旅游度假,“渔家乐”成为部分地区渔民经济发展的新产物;而由于出海捕鱼的渔船明显减少,不少船主入股养殖牡蛎,进入水产养殖行业,产值效益非常可观,比从事渔业捕捞要好很多。这些,都为上岸后的渔民做了有益的尝试。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